作为人类的我们,我们勇于探索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,但是却对自身不太了解。如果有人突然问你:人是什么?人是怎么来的?相信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,但是却也不太深入了解。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咱们的先贤们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人是怎么出现的?
关于这个问题,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,似乎就只有女娲造人这一传说解释。其实关于人怎么来的,先贤除了用传说来解释,还有其他说法。
鬻熊是楚国的先祖,他的地位很高,为周朝立下汗马功劳,不输于姜子牙,周成王因为感念他的贡献,封他的曾孙熊绎爵位,楚国从此建立。传说《鬻子》这一本书就是他著作的。在《鬻子》提出一个观点:天地辟,万物生,人为正焉。
那什么叫正呢?五气之精,交聚相加最后才形成人。五气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华相互交替,和谐相处,最终才能形成人,如果五气不和谐那就形不成人。也就是说人是天地之间最和谐之物。
有天地然后有万物,有万物然后有男女,有男女然后有夫妇——《太平御览.人事部·卷一》
人类的出现晚于动植物,这个观点似乎有些先进了,和现在进化论有些相吻合了,不得不说先贤之智慧。
什么是人?
道家代表人物列御寇给出的人的定义很有意思。
有七尺之骸,手足之异,戴发含齿,倚而趣者,谓之人——《列子》
这个描述十分的形象,犹如写生一般,将人描绘出来了。
但更多描绘人不是从形体上去描绘,而是从道德上去描述。比如我们刚才谈到过的《鬻子》一书中就提出一个观点,人生下来就是善的,是善的化身,而禽兽就是恶的化身,如果一个人不为善,那么这个人就是禽兽。
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时作的《泰誓》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:惟天地,万物父母;惟人,万物之灵。认为人就是万物之灵。
为什么人生而不同呢?
这个问题,古人同样有回答。大家听过的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女娲造人造累了,用黄土弄的人很高贵,用绳子沾点泥土弄的人就贫贱,这个记载在《风俗通》中,这种天生贵贱的说法在古代还是挺流行的。
《春秋孔演图》中提出一个观点:正气为帝,间气为臣,宫商为姓,秀气为人。
《文子》一书则认为人为什么生而不同呢?那是因为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,地有五方东西南北中,声音有五种宫商角徵羽,味道有五味酸苦甘辛咸,颜色有五色青黄赤白黑。这样通过不同的组合,人就有25种情况。所以人就分五等,最高等的就是圣人,神人之类,最下等的就是奴隶,愚人等等。
这些作者提出的观点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认知,维护当时统治而产生的,所以他们认为人生而不平等的。
当然也并非所有的都认为是天生如此的,还有人认为这是和地域影响有关,这个观点就比较关注人性,有进步意义了。
坚土之人刚,弱土之人柔,墟土之人大,沙土之人细,息土之人美,(土毛)土之人丑。——《孔子家语》
人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
孔子曾经说过他的人生有一乐,那就是他认为天地万物人是最贵重,他生而为人,这是一件乐事。我觉得这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,特别是当自己处于低潮的时候,想想我们生而为人就已经比天地万物不知幸运多少倍了,还有什么好抱怨和生气及失望呢?
古人认为人是受天地变化而生,人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,就是因为受天地的影响,所以自然身上带着天地的痕迹。《淮南子》一书中说的很形象,人的头像天,人的脚像地,天有四时、五行、九解、一年有三百六十天,所以人就有四肢,五脏,九窍。(为什么不是七窍是九窍,知常容一开始也不明白,后来想明白了,的确是九窍)骨头有360根。(这个似乎与科学知识有些不同,人大概是206根,初生的婴儿大概在305根)。天有风霜雨雪,所以人就有喜怒等情绪。
这样一说似乎人就是天地的缩小版,这个观念在古代影响很大,接着还得出这样的观点
男子八月生齿,八岁而龀,十有六而化。女子七月生齿,七岁而龀,十有四而化。一阴一阳,奇偶相配,(阳数奇,阴数偶。)然后道合化成,性命之端形於此也——《孔子家语》
无疑人的一切都是受天地之影响,这是古人的主流观点。
这就是古人关于人的认识的观点,你有什么想法要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