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李贺作诗的启示】李贺的雅号叫什么

花花 浏览
李贺的雅号

李贺的雅号是诗鬼,与诗仙诗圣齐名。李贺出生于中唐时期,有李氏王族血脉。可是这份血脉非常的稀薄,李贺家族与皇族的关系已经很疏远。李贺的家庭并不富裕,但父亲依旧让他读书习字。

李贺在十来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写很好的文章,赢得了一个鬼才的称号。


李贺画像

李贺的父亲名字上有一个晋字,晋与进同音,嫉妒李贺的人认为他应该要避父亲的名讳不应该去考进士。好友韩愈鼓励李贺去应试。李贺虽然上了京城,但是却没有下场考试,导致他落榜了。李贺写了许多抒发内心不平的诗句。后来因为李贺是王室后裔,加上韩愈为他作保,李贺依然做了一个九品小官。三年后,李贺因病辞官,回到了故乡。李贺自幼体弱多病,没满三十岁就去世了。

李贺杰出的名声都是在京城为官的三年积累下的。在长安时,李贺虽然自己心情不好,但经常参加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,大大增加了他的阅历,增长了他的诗文写作才华。李贺的大多数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。李贺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,诗中针砭时事,对劳苦百姓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在诗文艺术方面,李贺体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构思,富有创新性。

鲁迅和毛泽东都很喜欢读李贺的诗。但是李贺的诗也是有缺陷的。李贺英年早逝,阅历仍尚浅,诗句中体现出的想法还不够成熟。李贺的雅号不像李白一样人尽皆知,但是李贺的才华足以和前辈比肩。

李贺作诗的启示

“呕心沥血”是比喻为了创造和工作用尽心思。而这一成语其实就是来自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典故,在史书和李商隐的文集中都有所记载。而李贺对作诗的态度和方法都可以给后世许多启示。


李贺画像

李贺作诗十分严肃认真,他每天早上骑一头驴出门,带上一书童,背着一锦囊,遇到心有所得的诗句就写下来扔进锦囊里。晚上回去后他在吧诗句合成一篇,如果那天不是大醉或者吊丧就每天如此。他的母亲派侍女找来锦囊,发现里面诗稿很多,就责怪他:“这孩子只有到呕出心血来才会罢休。”

李贺对作诗的认真态度,启示我们,像李贺这样有天赋的人仍然非常努力刻苦,何况这些寻常之人呢?而他作诗的方式也极其有教育意义,可以说李贺诗歌方面的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,水平也是一步步提高的。如今学校里老师教育学生写作要积累好词好句,其实就是李贺作诗这一方法的延续。所以说创作,需要的是坚持多思考多练习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有进步的。而平日里的努力和练习,才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到厚积薄发,对于诗歌创作而言,也就是下笔如有神了。

另外,李贺作诗从不像别人那样先定题目在写诗,他不去牵强附会前人的作品,也不会受传统的格式所限制。正是因为李贺这样作诗的原则,才造就了他后来诗歌自成一风格,以诡谲见长。

李贺七岁能辞章

李贺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,后世称之为“诗鬼”,与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圣”杜甫和“诗佛”王维齐名。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造诣,与他个人的天赋有关,可见《新唐书》对他的描写。

李贺画像

李贺画像

李贺在诗歌领域可谓天才神童,最直接的描述是“七岁能辞章”。他的诗才已经开始传播,当时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说后并不相信,于是两人就联袂前去一探究竟。他们见到李贺后,就出题让他写诗,李贺不慌不忙拿起笔就写了一首,就是后世极为出名的《高轩过》。

这首诗共十四句,可分为三个部分。前六句为第一部分,描写了两位大人来时的穿着、马匹、神态等,旨在说明他们的气派。李贺上去迎接,发现是皇甫湜和韩愈,就盛赞两位,一个是“东京才子”,一个是“文章巨公”。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,还是夸奖两位大人,说他们才气和学识渊博,笔下的文章甚至可以弥补上天造化的不足。后四句为第三部分,写的是自己,说自己是“庞眉书客”,是穷困失意的但也胸怀大志颇有抱负,所以希望两位大人可以提携和帮助。

作为一首应酬诗,李贺的这首《高轩过》是非常成功的,他也因此得到了韩愈两人的器重,之后多次对他伸出援手。不过后来也有人对这首诗的创造时间提出质疑,现在一般断定,它不是李贺七岁所写,而是他二十岁所作。